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旅行 : 駱馬、羊駝,傻傻分不清楚

昨天在FB上有人轉駱馬的文章,
突然想起在秘魯遇到的三種Camelids(這個字就姑且翻作"美洲駝"):
llama、alpaca、Vicuña,
尤其是llama(駱馬)與alpaca(羊駝),
真的是長得太像常常讓我分不出誰是誰。


基本上,他們不是馬也不是羊,倒是跟駱駝比較有關係,他們就是......
well.....Camelids..... (看英文也知道,Comelids跟 Comel就很像)

從生物學分類來看,界門綱目科屬種裡,
駱駝科下面共有三個屬和六個種,分類如下:
駱駝屬(Camelus)
  • 單峰駝(Camelus dromedarius)
  • 雙峰駝(Camelus bactrianus )

羊駝屬(Lama)

  • 大羊駝(Lama glama),俗稱llama(駱馬)
  • 原駝(Lama guanicoe),俗稱Guanaco(中文翻什麼我不知道)

小羊駝屬(Vicugna)

  • 小羊駝(Vicugna vicugna),俗稱Vicuña(瘦駝)
  • 羊駝(Vicugna pacos),俗稱Alpaca(羊駝)

很複雜吧,基本上他們就是表親就對了,
而camelids就是泛指以上藍色和紅色字體的的這四種"美洲駝",
他們也互相可以交配生下後代。

以下一律以英文的俗稱來介紹他們(中文太像了,根本搞不清楚)。
先來說說這對以外表來分,很難分清楚誰是誰的llama and alpaca
Chivay-06-llama+sheep-10
Chivay-04-巴士休息站-09
上面的是llama,下面的alpaca.


不過不仔細看,或是仔細看了很久,
也不見得看得出分別。
有人說llama的耳朵是直的,alpaca是彎耳的,
有人說llama的頭髮比較短,alpaca比較長,
但llama和alpaca又因地區、毛色、毛長等等有所有不同,
所以常常不是這麼好分的。

我覺得最不容易搞錯的是尾巴,
llama的尾巴會像豬尾巴一樣捲起來,
alpaca不會,這個辨識的成功率很高,大家可以試試看。



基本上llama和alpaca在安帝斯山脈是很常見的動物,
常常一群一群的出現在安帝斯山區:
Chivay-07-數大便是美-08
但llama比較命苦,
長久以來就是印加人用來駝物的最佳獸力,
粗活都交給他。
alpaca比較好命,
有著優質的毛,是世界上最高等級的毛料之一。
祕魯的名產就是alpaca羊毛衣,價格很好喔。
alpaca毛的直徑約 10~15 微米(1/1000mm),
我們熟知的cashmere羊毛才15~19微米,
llama就更差了在20~40微米之間。
且alpaca的毛可以細分為52種天然的顏色,
更是適合作出顏色繽紛的毛衣。

另外llama/alpaca也都可作為食物的來源,
llama我沒吃過,倒是嚐了一下alpaca排,
就吃起來很像羊肉,沒什麼特別的印象了。


除了常見的llama and alpaca,
還有另外兩種珍貴稀少的Vicuña and Guanaco,
兩種都是保育類動物。
Guanaco只能在智利和阿根廷見到,
所以本次秘魯行就沒機會看到了,
也沒有圖,有興趣上wikipedia看一下吧:
http://en.wikipedia.org/wiki/Guanaco


至於Vicuña,這可算是全世界第一等毛料的來源,
毛的直徑只有6~10微米,而且十分的保暖,
古印加人就是為了他的毛料而開始圈養這種動物,
而且只有皇家貴族才能穿喔。
皮毛價格粗估(每公斤):
llama:$ 5 USD
alpaca:$ 50 USD
vicuña:$ 1000 USD
知道他的價值了吧。
可以上網找找alpaca的毛衣或是地毯之類的,
在台灣都是天價。
至於Vicuña的毛製品,呵呵,秘魯都不一定有得買了更不可能外銷了。

不只印加貴族立法保護這種動物,
至今秘魯政府也是立法保護這種動物,
要經過保育區才有機會看到這可愛的動物:
Chivay-02-ZonaDeVicunas-03

特寫: 你在看我嗎?
Chivay-02-ZonaDeVicunas-15

明信片角度 : Vicuña與Misti火山
Chivay-02-ZonaDeVicunas-12



好了,"四大神獸"介紹到這邊囉,
還是那句老話,
找個時間親身去看看就對啦!


david-tt-pan.blogspot.com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旅行 : 白色棉堡(Pamukalle)

Pamukkale-棉堡-16 Pamukalle,是棉堡(Catton Castle)的意思,
看圖就應該很清楚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了。

全世界的石灰岩沈積物,大部分是黃色的,只有少數的地方是白色的,
而棉堡就是以這美麗的白色棉花狀地型聞名於世。


當天下午的夕陽,
斜斜的照在這白色的地表,
成就了一種美麗的顏色:
Pamukkale-棉堡-19 而且除了白色的純潔,
更多了一份陽光的溫暖。

比較低的地方有開放遊客上去參觀,
這種景色這種陽光,
任誰都會忍不住提起鞋子上去走走:
Pamukkale-棉堡-23 看大家都穿得不少,
下去踏水不會冷嗎?
安啦,這些都是天然溫水喔。



還記得最早來到棉堡已經是晚上了,
(上面的照片都是格天早上拍的),
換個場景來到夜晚,
對於棉堡就建立了不可抹滅的第一印象:
Pamukkale-05 晚上打上了光,
搭配黑色的夜景,
更凸顯出棉堡那"純淨"的白色。




這邊既然是溫泉區,當地的老祖先們當然也是善加利用,
旁邊就有個歷史悠久的羅馬浴池,
遊客可以在倒滿羅馬石柱的大池子中體驗千百年前羅馬人的天然浴堂。
這種體驗當然不能錯過,
管他他外天氣低到幾度,
衣服一脫就給他衝下去啦,
我們還在池子裡唱起高山青來呢。
沒圖沒真相:
Pamukalle-羅馬浴池By淑如03 旅行,因此而充滿歡樂啊



david-tt-pan.blogspot.com